红原县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
日期:2025-06-02
红原县依托独特的草原生态资源与藏地文化底蕴★◆◆◆★★,探索出一条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■★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道路,
全民参与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◆★★■★■。开展◆■“清洁红原·共建家园★■”主题宣传活动,利用藏汉双语广播★★■◆■◆、短视频、马背宣传队、微信等载体,发布宣传内容1000余条,活动倡议书2000余份,覆盖群众超4万人次★◆◆,动员群众主动参与,聚焦重点领域集中整治,营造“全民参与”的浓厚氛围◆★★◆■。推行“大联户长■◆◆★■★”制■★◆,以联户组为单元★★◆,将全县各村划分为若干个点,由大联户长对点内成员进行全面监督管理,引导群众树立起“村庄是我家,清洁靠大家”意识,主动投身到整治行动中。行动现场,大家热情高涨★◆,自发分组◆★、分工协作,齐心协力为家乡环境提升贡献力量。截至目前★◆,累计投入机具320余台次、配备环卫清运车65辆、垃圾箱体580个★◆◆、人力5万余人次、清理卫生死角2000余处■★★■■。在垃圾处理方面■◆◆★★■,建成覆盖城乡、运转高效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,全面推进城乡环卫基础设施提质升级。截至目前◆◆★■■◆,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◆■★◆◆.1亿元■★◆■◆,建成日处理能力5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、压缩中转站11座、前端分类处理站3座及配套收集点1130个,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了100%全覆盖。各乡镇、村环卫设施覆盖率持续保持100%,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%,农村污水治理率达64■★★.5%★★,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%■★◆★。
巩固成效◆★★★■,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◆◆★。通过全域清洁行动,以■★★★“万千小院落”的蝶变绘就美丽乡村的“大画卷”。今年以来,红原县累计清理生活垃清理垃圾杂物10余吨,规范庭院乱堆乱放130余处,整治占道经营★■◆、车辆乱放40余处,清理破旧店招23处,更换破旧广告牌70处■◆■★★,清理牛皮癣广告50余处■★★。同时,完成路面坑凼修补10余处◆◆■■,清扫道路30余公里,清理沟渠3公里◆■,整治建筑工地施工乱象3处★◆◆■■。良好的人居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助推器”★■,依托村庄清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,打造“草原民宿集群”“藏家乐体验区”等特色业态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■◆◆★■◆。同时■★★◆★,清洁行动重塑了乡村文明新风尚◆★◆,高原牧区广大群众环保意识显著增强■◆★,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成为自觉行动,村规民约执行率达95%以上◆◆■■,乡村治理效能大幅提升,绘就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。(红原县科农局)
长效管护★■◆◆,巩固环境整治成果◆■★。创新建立★★“定区域、定单位、定专人”长效管护机制★■■,确保村庄清洁治理“有人管■■、有人抓、有人清★◆、不反弹■◆★◆”★■◆,让整治成效经得起时间检验。充分发挥“人大监督+政协协商”民主监督制度优势,每季度由县人大、政协相关领导带队,组织人大代表◆★★■■、政协委员开展全域环境整治专项督查,采取“听汇报、查资料、看现场、访群众”等方式,重点聚焦基础设施管护成效、长效机制执行情况★★◆■◆、突出问题整改质效等关键环节,形成“季度专项体检工作报告”,持续优化工作运行机制。今年以来,已开展季度督查1次、吸纳意见建议4条。
精准施策★■◆◆★◆,破解高原整治难题。针对高寒缺氧、地广人稀的特殊环境,红原县积极探索特色整治路径■◆■★◆★。在污水治理方面,坚持“建管并重”机制,分类定制■■◆★“分户预处理+集中处理”模式,持续施力建成6座高原型污水处理站■◆★◆■■、1座集中污水处理厂★◆★◆◆◆、铺设管网30余公里,全县各行政村全面告别污水直排模式。创新采用“电伴热+保温层■★■■◆”工艺◆■◆★★,破解高寒地区管网冻损难题★★★◆■◆,冬季厕所供水率、可用率均达到70%★■◆,有效规范了生活污水产生渠道。结合县域光伏发电项目,积极探索绿色清洁能源在生态保护中的运用,试点开展“光伏+污水处理”项目■■★■,污水处理各环节能耗降低30%◆■★。
党建引领,构建全域统筹机制◆★★■◆★。红原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成立县委书记■◆◆■■★、县长◆■★■★◆“双组长”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,建立“县-乡(镇)-村-组■◆◆★”四级联动机制◆◆■,层层压实责任★■◆★。各级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“主题党日+村庄清洁■■■◆”活动■■,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村内卫生死角、整治乱堆乱放■◆◆★,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参与。在全县各乡镇、村,党员组成“先锋队”,挨家挨户宣传村庄清洁的重要性,动员村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■◆,形成了“党员带头干、群众跟着上■★◆★”的良好氛围★★◆★■。同时,整合各级财政资金7500余万元,统筹用于基础设施补短、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★◆,为清洁行动提供坚实保障。
-
上一篇: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城区保洁市场化项目11
下一篇:昌江:环境美化“绣”出城乡新颜值 - 返回